2024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民营企业在多重压力中波折坚韧前行。2025年,要破除营运能力下降、资金周转不畅、发展失衡、“内卷”加剧等桎梏,企业家不但要有想法,还要有路子、有方法。
新年伊始,光亚商学教务中心经过周密筹备,荣幸邀请到了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高辉清教授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建国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共同探讨与学习《新时代宏观经济形势、民营经济与热点政策》、《商业模式与战略模式》,深入剖析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新特征、经济运行的根本逻辑以及商业营销思维模式。
课程内容
下面带大家一同回顾两天的精彩课堂:
高辉清教授
高辉清教授以其深厚的宏观经济研究背景,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宏观经济形势、民营经济与热点政策》这一主题,详细解读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新特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西方经济学理论难以完全解释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独特的政治经济时代,其经济运作和发展不仅受市场力量的驱动,还深受政策、规划和政府作用的深刻影响。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结合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引导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了全国上下协同一致的体制优势,为国际竞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新时代宏观政策的底层逻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首先,目标导向明确,旨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其次,政治导向坚定,强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最后,这些政策还体现了中国体制优势的发挥,如“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等原则。
全球范围内,自2017年以来也进入了政治经济时代,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面临动能不足、热点问题频发等困境,进入了“比烂”的时代。然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表现突出,虽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趋势明显,且拥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市场需求优势、供给优势和人才优势。
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因为中国正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具有规模化创新优势,能够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使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王建国教授
《商业模式与战略模式》
王建国教授在《商业模式与战略模式》的讲授中,深入剖析了营销理论的演变过程,并着重介绍了1P营销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巧妙地引入第三方利益攸关者分摊成本,企业能够实现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但仍保持盈利的目标。这一创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营销理论的局限,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回顾营销理论的演变,从4P到4C再到4V,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营销理念的深化和拓展。4P营销理论注重产品的功能开发、价格策略制定、销售渠道建设和促销活动开展,旨在向市场推出具有独特卖点的产品。而4C营销理论则强调从顾客需求、成本、沟通和便利性出发,思考如何设计和推广产品,与4P理论存在实质上的关联。4V营销理论进一步强调差异化、功能化、附加价值和共鸣的营销组合,更加注重顾客价值和体验,为营销带来了新的视角。
在商业模式方面,它是企业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价值捕获和收益成本结构的整合系统,旨在传递价值以满足顾客和合作伙伴的需求,是企业持续盈利的基础。其中,价值定位决定了企业的目标客户和市场细分;价值创造涉及价值链、价值网和生态经济逻辑的运用,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价值捕获则通过定价策略、第三方支付收益捕获等方式实现;而收益成本结构则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1P营销理论作为4P理论的升级和延伸,强调第三方买单的概念。在1P模式中,企业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和价格,还注重与合作伙伴的合作,通过寻找价值关联,实现网络价值的最大化。同时,1P模式也关注关键资源的确定和价值链的来源与发展,以构建稳定的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1P模式强调顾客、合作伙伴和企业的共同参与,通过创新点的发现和实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1P模式的实践中,企业需要关注三个关键问题:生产成本谁出钱、销售价格谁掏钱以及定价策略。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谁拥有客户,谁就拥有生态圈规则的建立权,这也强调了客户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构建商业模式时,企业需要注重顾客价值的创造和传递,以满足顾客和合作伙伴的需求,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王建国教授的讲授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为他们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课堂风采
经过两天的深入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路径,还深入理解1P营销理论的商业模式思维,学会如何与企业及目标顾客携手,共同构建和交易网络价值,实现多方共赢,成功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网络价值创造的盈利领域。
请填写真实信息,资料提交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