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光亚方略官网,中国企业家学者学习交流活动平台!
  • 光亚方略

    010-62423618

课程

EU商学院

光亚方略

2023年7月 | DBA课程 李军林教授《博弈论》

“不在于你是一个好人而做好事,而是因为你一直在做好事,人们认为你是个好人。”

 

——亚里士多德

                       

授课老师:李军林教授                    

  •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 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理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 曾任德国莱比锡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学者,伦敦经济与政治学院(LSE)经济学系的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四届、十五届校工会副主席,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洞察到了个人动机、选择与社会秩序及福利之间的关系,这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相比早期理论,博弈论关注人类理性思维和相互影响的决策,方法论上有本质区别,也更贴近现实情况。博弈论在个人理性前提下,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7月8-9日的两天课程中,李教授讲解了从个人选择到多人博弈的理论发展历程。通过《塔木德》中的遗产分配问题,同学们了解到了合作博弈与夏普利值的观点。囚徒困境理论展现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内在冲突。这让我们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针对静态和动态信息,运用占优均衡和纳什均衡等理论模型进行理性分析思考,做出最优决策。

                   

课程回顾

     

一、博弈论概述

      社会中,所有的人们总是相互影响的-主要是对其他行为人的福利影响。为了确定自己的最优行为,必须考虑他人选择。几乎所有人类行为的冲突与合作都可以纳入到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1,理性:个人选择
 

      作为一个行为主体-第一追求最优;第二没有逻辑矛盾。

 

2,个人选择的不确定性
 

  • 确定性效应:指个人更看重对确定结果的选择。
  • 前景理论:面对确定收益—规避风险;对损失更敏感,即损失的痛苦大于收益的快乐。
  • 面对损失—偏爱风险:面对损失赌一把;对概率的评价是非线性关系:更关注小概率:如买彩票行为;不患寡而患不均。

 

二、博弈论与经济理论

      博弈论是关于人类理性思维、相互影响抉择的理论,与早期理论在方法上有着本质区别,更接近实际情形。给出在个人理性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思想及工具。
 

1,选择理论与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始于选择。选择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其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设想、构建与发展有着奠基性作用。

 

2,选择理论简介

图片

 

3,个人选择的确定性
 

      如果选择合理,选择和偏好关系实质上是等价的.

 

 

4,个人选择的不确定性
 

      Kahneman定律:关于大概率与小概率的非线性性。

 

三、从个人选择到多人选择:博弈论
 

1,多人策略选择
 

      个人选择主要考虑一个人进行选择时,怎样才是理性!多人选择时,你在选择你的行为,知道我也将独立选择某个行为,而结果将取决于我们双方的选择,这就进入到博弈论的分析框架。

 

2,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合作与冲突
 

      博弈论是关于人类理性行为的分析工具,也是研究制度的

 

3,《塔木德》中的遗产分配问题
 

图片

图片

 

4,合作博弈与夏普利值
 

  • 在非合作博弈中,本质上只有一个解:纳什均衡(NE)。
  • 在合作博弈中,则存在夏普利值、 核心、内核、核仁等概念,没有一个解可以像NE那样在非合作博弈中占据核心地位,每个合作解的概念都是针对不同情形、不同的理由而给出不同的解释。
  • 两者都是研究博弈的方法,根本的差异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的协议、承诺、或威胁等,如果有,则为合作博弈;反之,则为非合作博弈。

 

5、科学技术与人类知识的进展
 

      博弈论是二十世纪人类知识文明的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其在社会科学中地位堪比自然科学中的DNA的发明。不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思路上,博弈论都让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6,博弈论与经济理论
 

      博弈论是关于人类理性思维、相互影响抉择的理论,与早期理论在方法上有着本质区别,更接近实际情形。给出在个人理性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认识社会的重要思想及工具。

    
博弈的基本概念

  • 参与人(players)
  • 行动(actions)
  • 信息(information)
  • 战略(strategies)
  • 支付(payoffs)
  • 均衡(equilibrium)
  • 结果(outcomes)
 

图片

 

7,静态与动态博弈
 

图片

 

四、 占优均衡与纳什均衡

 

1,占优均衡
 

      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参与人的效用依赖于所有人的选择,因此每个人的最优选择(战略)也依赖于所有其他人的选择(战略)。一个人的最优选择并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这样的最优战略,被称为“占优战略”。由所有参与人的占优战略构成的战略组合被称为“占优均衡”。
 


      囚徒的困境是图克(Tucker)1950年提出的该博弈是博弈论最经典、著名的博弈。该博弈本身讲的是一个法律刑侦或犯罪学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但可以扩展到许多经济问题,以及各种社会问题,可以揭示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


      占优战略均衡的出现只要求所有人都是理性的,但不要求每个参与人知道其他参与人是否理性。囚徒困境博弈有占优均衡,所以其结果很容易预测。

 

2,纳什均衡
 

      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

 

3,信念与最优反应
 

      “对方在想什么?”或许是每个行为人做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针对对方的策略选择,都以最优策略来应对!

 

 

4,智猪博弈
 

      有些博弈没有占优均衡,但通过剔除“坏”战略,我们可以预测博弈的结果。如“智猪博弈”。
 

图片

 

5,重复博弈


      如果博弈不是一次的,而是重复进行的,参与人过去行动的历史是可以观察到的,参与人就可以将自己的选择依赖于其他人之前的行动,因而有了更多的战略可以选择,均衡结果可能与一次博弈大不相同。


      重复博弈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对人们之间的合作行为提供了理性解释;在囚徒困境中,一次博弈的唯一均衡是不合作(即坦白)。但如果博弈无限重复,合作就可能出现。

 

 


                   

课堂风采


                   

图片

 

      博弈无处不在,自古至今,从战场到商场、从政治到管理、从恋爱到婚姻、从生活到工作…几乎每一个人类行为都离不开博弈。

 

      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同学们与李教授进行了积极互动。通过李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对博弈论分析模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这对同学们未来从事企业发展、管理、战略定位及提高竞争力都将有很大帮助。


+

课程详情咨询

请填写真实信息,资料提交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