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滴滴女孩遇害事件,众人愤怒的矛头直指平台,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前车之鉴,却屡次犯错,偏偏一条道走到黑,没有止损意识。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投资犯错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连续犯错,要及时止损。
可是,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什么我们总是不够“及时”?
拖住你的
往往是“沉没成本”
听我的朋友讲过一个故事。
他在股市投了100万,最开始赚了一笔小钱,后遇股市动荡,经历10个连续跌停后,仍舍不得“割肉”,结果投的钱几乎全打了水漂。
我问他:当时为什么不赶紧抛售,说不定还不会亏这么多。
他说:我不甘心。
不甘心投入进去的钱拿不回来;不甘心投入的时间没有价值;不甘心付出的精力打了水漂。
不甘心,经济学家给了它一个定义——「沉没成本」,指已发生,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
很多人害怕失去带来的痛苦,第一反应都是按兵不动,至少损失没有兑现。
结果越不动,发现需要填补的窟窿越大,在亏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学不会止损。
及时止损
是获利的开始
索罗斯,一个被称为「击垮英格兰银行」的金融大鳄。曾经,他只是一个犹太难民;如今,他坐拥新台币2,700亿身价,成为全球百大亿万富豪之一。
他说:「我的成功,不是来自猜测正确,而是来自承认错误」。
1987年,索罗斯曾预测日本股市即将崩溃,于是用量子基金在东京做空股票,同时在纽约买入标准普尔期指合约,准备大赚一笔。
但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让他美梦破灭。索罗斯遭遇两线溃败,成为那场危机中损失最大的人之一。
但他没有为此烦恼,没有恋战。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没有看清形势。
两周后,索罗斯卷土重来,猛烈做空美元,挽回了前期损失。
在一个人没有学会止损之前,上帝是不会让他赚大钱的。因为只有学会了止损,才能明白什么情况下不用止损。
这不是盲目妥协,是看清现实后的理性决策。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
及时止损,是最高级的自律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厦门高管患癌月薪降至1200》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看到有个读者留言,感触很深:
我今年35,工作6年,3位同事在工作岗位上猝死,其中一位还是我同学。
前两年我领导也是拼命三郎,大半夜的心口绞痛不去医院,第二天上午坚持上班。结果昏倒,还好被我和同事及时送去医院。
叔本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有多少人抱着侥幸心理,明知道自己不行了,还要硬扛。
每天透支一点点,十年后,你就真的废了。
当身体已经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学会及时止损。千万别贩卖自己的健康去交换。
跳出“沉没”怪圈
你需要做到这3点
过去的事情无法改变,失去的东西要不回来,执着于“过去”和“失去”,除了自我折磨、损失新的机会以外,并没有什么用。
那么,面对「沉没成本」,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1.勇于认错,自省自观
要学会放弃,首先你必须学会承认错误。
要勇于认错。这是关键的一步。
很多时候,承认自己的错误,会让你反思,反而能带来更多的助力。
低头,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
2.敢于取舍,设立止损点
面对生活中的投资,时间上的投入,从一开始,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止损位。
股价下跌到了止损位,就果断卖出。
等15分钟车还没来,就选择打的。
电影实在不好看,就果断离场。
但无论是什么,这条线一定要有。
而且一定要象股票止损位一样清晰。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面对损失时触发关闭按钮,果断放弃。
3.换位思考,保持大局观。
我们很容易爱上自己买的股票,但如果是别人的股票账户,止损这事就变得很容易了。所以,成熟的投资者都有换位思考的习惯。
当我们愿意站在一个新视角上思考当前困境,从当前的「沉没成本」纠结中抽离出来,往往能摆脱过往的束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最后,有一句话可以给大家共勉:
做一个懂得及时止损的人,没有坏处;做一个擦亮眼睛的人,没有风险。
请填写真实信息,资料提交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